去市集摆摊做餐饮,日入过万?醉翁之意不在酒
赶市集是现在最流行的周末活动。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餐企老板内参(ID:cylbnc),作者:余从,
餐饮人玩起了“市集风”
据不完全统计,二月份北京有25场市集。而据完全统计,二月就4个周末。
即使平均到每个周末,北京都有6场市集。上海、广州、杭州、武汉,同样是市集扎堆。还有一些小一点的城市,也趁着元宵举办了今年的第一场市集。
但从需求量来看,市集似乎还是不够多。
消费者难进场——场地排长队、人挤人不说,有时候还会因为来晚了,主办方控制人数,失去了“挤”的机会。
“摆摊人”也不容易——狂热的人流拔高了进市集摆摊的难度值。北京热门商圈像合生汇、三里屯、华熙,商场放出市集计划,不到两天时间,名额全部被订满。没进“市集圈”的“摆摊小白”很难就挤入规模大、地理位置好的市集。
市集有人流也有好坏之分,人流好的市集生意远超想象。
月初时内参君参加了咖啡市集,排了2小时队,爆款特调全售罄。这家店一杯咖啡定价在35元左右,截止到下午4:00,市集还远未结束,已经排到了200来号。粗略一算,当天店家已经进账了7000元,而当时的内参君背后,还有一串长队。
但也有一些意外,北京“四分之一”咖啡店的老板娘告诉内参君,他们这次参加的另一个市集,客流就没有想象的多,表现也并不算好,第一天营收仅有2000元、第二天8000元、第三天6000元,远没达到之前的水准。
随着市集这项小众活动越来越火,市集的内容也有了更多大众色彩。
首先,不同城市的市集开始出现“个性的模板”,比如后备箱提拉米苏,同时,官方连锁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出现。中国邮政旗下的邮政咖啡近期也开始亮相市集。
“市集风”大热。那么,它对餐饮人来说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吗?
醉翁之意不在酒
在这三个市集群里“潜伏”大半月,内参君发现了其中的门道。
许多餐饮人参加市集不全是为了赚钱,对他们而言,为门店引流、试验新品才是参加市集最重要的目标。
北京小有名气的咖啡店“四分之一咖啡”的老板娘坦言,他们参加市集不全是在意流水。
“挣钱只是我们参加市集的一部分。因为我们在北京本地有店铺,所以我们最在意的是,参加市集能不能给门店导流、提升知名度、扩大门店客流。另外,我们有做线上零售的尝试,参加市集也是为了推广零售产品。”
和一般市场相比,市集氛围更加轻松。一些品牌方认为,这里是接收到目标顾客真切反馈的最佳地点。“四分之一咖啡”的老板娘说:“参加市集、来到我们铺面前面的顾客,大多都是我们的目标客群,我们很在意这批人的反馈。”
像“四分之一咖啡”一样,有门店基础、来市集试验新品、宣传品牌的摊主不在少数。“北平冰匠”、“我与地坛”等咖啡、烘焙品牌,在北京很多市集上都能见到,可以说是北京市集“半永久嘉宾”。
对餐饮人来说,市集更大的意义在于:有门店的品牌试新品,没门店的品牌试模式。
-
高端化新噱头,手机厂商高端遇阻,AR能救
手机厂商高端遇阻,AR能救? 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熵 (ID:xinshangxz),作者:王思原,编辑:伊页 , 今年的MWC大会,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各大厂商,再给AR市场添了一把火...
-
去市集摆摊做餐饮,日入过万?醉翁之意
赶市集是现在最流行的周末活动。 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餐企老板内参(ID:cylbnc),作者:余从, 餐饮人玩起了市集风 据不完全统计,二月份北京有25场市集。而据完全统计...
-
东南亚跨境物流早就“卷”起来了,跨境物
东南亚跨境物流,早就卷起来了。 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霞光社(ID:Globalinsights),作者:郭照川,编辑:宋函 东南亚跨境电商没有所谓巨头,真正在支撑一切的是许许多多的...